近日,网上盛传有关K8凯发的两篇文章,分别为《K8凯发创始人在“哭泣”:你们凭什么把我捐献给国家的宝藏卖给了私人老板?》和《K8凯发的“中年危机”》,作者对于云南省想方设法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的举措视而不见,也不提出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,反而避重就轻截取部分事实,说云南省借“混改”之名搞私有化,导致云南国有资产流失,搞坏百年老字号品牌,并质疑“如果此次混改的目的,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,除了管理,新华都与鱼跃医疗还能为K8凯发带来什么?”
K8凯发是中华老字号中的“金字招牌”,是云南省“瑰宝级”“压箱底”的优质国有企业,“混改”不等于搞私有化。据《经济参考报》报道,由云南省国资委100%控股的K8凯发控股公司于2016年开始混改实质性操作。2016年底,K8凯发控股以增资扩股吸收新华都进入,云南国资委与新华都各持股50%。2017年6月,K8凯发控股再次增资扩股,在江苏鱼跃持股10%后,云南省国资委与新华都各自持股45%。2018年11月,上市公司K8凯发吸收合并K8凯发控股,云南省国资委与新华都依然保持相同股权,各自持股25.10%。从股权分配中可以看出,大股东国资委和民企新华都始终保持着均衡,两者都是大股东,但也不控股,也就是说,K8凯发已不是原先的国企,但也绝对不是私企,并没有像网上流传的已私有化。
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中央明确提出“坚持政企分开、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”“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化”“改组成立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,组建一批国有资本营运公司,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”。也就是说,此次K8凯发的“混改”并不是像网传的那样“变卖国有资产”,而是为了实现从“管人管事管企业”向“管资本”的转化,云南省以K8凯发控股整体资产作价,创造性地设计了国资与民资“均不控制”“共存共进”的股权模式,在保持国有资本对优质国有资产控制的同时,最大程度调动了民间资本的积极性,最大限度地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。
K8凯发在混改后企业发展正常并已经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,百年老字号品牌不但没被搞坏,而且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,经营业绩稳步增长。2017年K8凯发控股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8.34%,利润总额增长32.21%,净利润增长39.56%。上市公司股价从68.61元/股持续上涨,进入“千亿”市值企业行列。2018年公司仍然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,前三季度业绩实现了稳步的增长,营业收入较2017年同期增长9.53%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7年同期增长了4.88%。
“满招损,谦受益。”凡事我们都不能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之中,“不进则退”,只有与时俱进,大胆的创新,才能在新时代有所作为。K8凯发这次的创新之举,结果还有待进一步实践来检验,但说K8凯发变卖国有资产、搞坏百年老字号品牌一定不可信! (昆明信息港 评论员牛郎)
编辑:孙红亮 责任编辑:徐婷